新生儿拉肚子怎么办?如何正确护理?

本文已影响1.47W人 

新生宝宝拉肚子让很多新手爸妈手无足措,该怎样科学护理呢?宝宝拉肚子怎么办?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护理拉肚子宝宝?请看下文。

新生儿拉肚子怎么办?如何正确护理?

新生儿拉肚子一般分为两种原因,一种是肠道感染,另一种是宝宝对母乳或者奶粉不适应。怎样区分这二者造成的不同症状呢?

非感染性腹泻症状

新生儿拉肚子怎么办?如何正确护理? 第2张

1、生理性稀便引起的拉肚子症状:母乳喂养的宝宝一般排便次数会较多,每天可以排便7—8次,甚至10—12次,而且便便都会比较稀。如果宝宝精神好,吃奶量也大,体重增长正常,爸妈就不用担心。

2、喂养不当引起的拉肚子症状:大便含泡沫,带有酸味或腐烂,有时混有消化不良的颗粒物及黏液。常伴有呕吐、哭闹。

3、对奶粉过敏引起的拉肚子症状:给宝宝喂食牛奶或奶粉后,宝宝有难治性、非感染性腹泻超过2周,便便混有黏液和血丝,伴随皮肤湿疹、荨麻疹、气喘等症状。

肠道染腹泻症状

新生儿拉肚子怎么办?如何正确护理? 第3张

1、患感冒引起的拉肚子症状:宝宝出现感冒、咳嗽、发烧,并且出现腹泻。

2、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拉肚子症状:宝宝的便便呈黄稀水样或蛋花汤样,量多,没有脓血,这个时候应考虑是轮状病毒感染。如果大便含黏液脓血,应考虑细菌性肠炎,常合并呕吐、发热。

3、新生儿流行性腹泻症状:常常发生在医院里的新生儿室,病菌经过母亲产道时传给新生儿,然后由医护人员的手将细菌扩散开去。此病潜伏期短,症状重,开始时厌食、吐奶、腹胀,继之腹泻呈黄绿色水样大便,有击拍声,腥气奇臭,一天大便次数可达10次左右,且会伴随脱水症状。

新生儿拉肚子怎么办?

新生儿拉肚子怎么办?如何正确护理? 第4张

一些婴儿胃肠功能比较差,加之喂养不当,引起了饮食失调从而导致拉肚子。爸妈该如何护理呢?

新生儿拉肚子护理方法1:坚持母乳喂养

我们都知道母乳是宝宝最好的天然营养品。感染性腹泻所导致的新生儿拉肚子,此时的宝宝免疫力降低,坚持母乳喂养是给新生儿提高免疫力最好的方法之一。

另外,哺乳妈妈也要注意,此时所进食的食物要尽量的清淡,在母乳喂养前半小时可饮用一杯温开水,来帮助稀释乳汁。

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拉肚子也有可能是喂养不当多致的,比如奶粉过浓、过凉或不适合等。这类情况导致的新生儿拉肚子大便会有泡沫,并伴有酸味或腐烂味,爸爸妈妈需要学习科学的喂养方法才可以缓解宝宝拉肚子。

新生儿拉肚子护理方法2:宝宝的卫生工作要做好

在宝宝拉肚子期间,爸爸妈妈要注意勤给宝宝更换衣物,并在清洗宝宝衣物后,在阳光下充分曝晒。此外,宝宝的奶瓶、水杯等入嘴的食具也需要勤消毒。

另外,由于新生儿拉肚子会使排便次数增加,所以爸爸妈妈要及时用温水清洗宝宝的小屁屁,并柔软的棉布或纱布擦干,注意更换宝宝的尿布。如果宝宝的有红屁屁的情况,可以清洁后让其在空气中自然干燥,并涂抹尿布疹膏。

新生儿拉肚子护理方法3:注意观察宝宝的病情

在爸爸妈妈护理宝宝时,还要注意观察记录宝宝的腹泻次数、性状、颜色、量的变化等。如果新生儿拉肚子的情况在家庭护理后,病情不见好转,出现水样便次数频繁,口渴明显,双眼凹陷,尿量明显减少等脱水表现及高热等症状,需要及时就诊,那么之前记录的宝宝病情就可以清晰明了的向医生叙述。

新生儿拉肚子怎么办?如何正确护理? 第5张

新生儿拉肚子护理方法4:给宝宝做好腹部保暖

拉肚子的新生儿宝宝由于肠道痉挛,可能导致腹痛,做好宝宝的腹部保暖能够帮助宝宝缓解疼痛。在宝宝睡觉时,注意盖好宝宝腹部,防止着凉。如果天气寒冷,爸爸妈妈也可以在热水袋中装入一些温水,注意不要过烫,敷在宝宝腹部。

新生儿拉肚子护理方法5:及时为宝宝补充水分

护理腹泻的宝宝时,由于宝宝大便稀,可能会引发脱水的危险,所以除了我们上文说的,在新生儿拉肚子时,要记得坚持母乳喂养外,还要为宝宝额外补充水分,爸爸妈妈可以在宝宝的奶瓶中倒入热温水,不仅能够补充水分,也能够帮助宝宝做好腹部的保暖。

新生儿拉肚子护理注意事项

1、千万不要禁食:母乳喂养的妈妈在宝宝腹泻期间饮食要清淡一些,喂奶前半小时可饮用温开水一碗以稀释乳汁,切勿轻易断母乳。人工喂养的孩子应吃脱脂奶粉或将牛奶烧开冷却后去掉上面的脂肪,如此烧煮反复脱脂3次就成了脱脂奶。

提醒:此方等宝宝腹泻好转后就不宜再用,因为长期用脱脂牛奶会发生营养不良。

2、保证喂水:观察孩子有没有脱水和脱水的程度,要给孩子多喂水,以补充损失。如喂水困难,或呕吐频繁,脱水在中度以上,应送孩子去医院静脉补液,否则会发生危险。

3、不要滥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除可直接刺激肠道或刺激植物神经引起肠蠕动增快、葡萄糖吸收减少、双糖酶活性降低而发生腹泻外,更严重的是可引起肠道菌群紊乱,从而引起药物较难控制的肠炎。

4、仔细观察宝宝大便:爸妈要仔细观察宝宝大便的性质、颜色、次数和大便量的多少,做好记录。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