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辅食添加的8大真相丨我们研究对比了5大权威辅食添加指南

本文已影响3.58K人 

吃饭,人人都会,家里每个人对孩子该怎么添加辅食,都有自己的想法。可是人多口杂,最有发言权的小宝宝没却法参与讨论,怎么添加辅食就成了众说纷纭的谜题。

虽说现在互联网上信息发达,找到政府、医院等机构的官方指南也不是难事,可是每个国家的饮食结构不同,关于辅食添加的建议也是五花八门,常常让新手爸妈们看得一头雾水,不知道该听谁的。

所以,我们开启了学霸模式,收集各个国家和地区权威组织关于添加辅食的建议(包括中国营养学会、美国儿科学会、澳大利亚国家健康和医学研究委员会、香港卫生署、英国国民保健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细细比对了它们之间的异同,最终综合出这样一份博采众长的辅食添加指南。

我们发现,关于辅食添加的大原则,各国基本都是一致的。但是在细节上,各有各的侧重点,从不同的方面帮助我们完善了辅食添加的知识体系。

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来学习最全最新的辅食知识吧!

什么时候开始添加辅食?

听说,从宝宝4-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可是到底是4个月还是6个月?

真相

年龄只是开始添加辅食的参考标准之一,我们查阅的资料全部建议宝宝在6个月左右开始添加辅食。即便有的孩子发育得特别特别超前,中国营养学会也提出,一定不能早于4个月添加辅食,不仅可能会影响母乳喂养,还容易因孩子消化系统不成熟而引发胃肠不适,进而导致喂养困难或增加感染等风险。

比年龄更准确的参考标准是宝宝的行为,如果观察到宝宝能够完成下面这些动作,就可以开始摩拳擦掌开始添加辅食了。

1. 能够独立坐着,并且支撑头部

2. 能够吞咽,不会把食物往外吐

3. 能够抓食物往嘴里送

4. 对食物表现出兴趣

大多数孩子到了6个月左右,都会出现上述行为,如果孩子到了7个月还没有出现上面这些行为,需要去咨询儿科医生。

英国国民保健署指出,有些行为容易被家长误以为是添加辅食的信号,比如:

1. 吃手

2. 夜醒变多

3. 对奶的需求量变大

这些只是孩子阶段性的行为,并不是真正的添加辅食信号。千万不要因为担心孩子营养跟不上而过早添加辅食,还是要耐心等待,让宝宝真正准备好了,辅食添加的过程才会顺利而愉快。

宝宝辅食添加的8大真相丨我们研究对比了5大权威辅食添加指南

如何循序渐进添加辅食?

听说,要先吃米粉,再按顺序依次添加蔬菜、水果和肉?

真相

各大机构都认为,只要确保最先添加的食物是高铁食物,例如高铁米粉、肉类等等,其他的食物没有特别的顺序,可以按照宝宝的接受程度自行决定。

有的儿科医生建议先添加蔬菜,再加水果,认为如果把顺序反过来,宝宝会因为更喜欢甜的水果而排斥蔬菜。但是美国儿科学会表示,宝宝天生就喜欢甜味,所以即便是先加蔬菜再加水果,宝宝依然会更喜欢吃水果。

还有的人认为要晚一点添加过敏风险高的食物,例如鸡蛋、大豆、花生、鱼等等,能够降低过敏的风险。但是美国儿科学会也同样表示,并没有证据表明刻意推迟能够真的降低过敏风险。对辅食过敏风险最好的控制方法,是少量添加,同时密切观察是否出现过敏症状。

虽然顺序上并没有限制,但辅食添加确实是要循序渐进。

1. 数量上,一定要从少到多,从半勺到一勺的份量开始,逐渐增加份量。

2. 种类上,确保每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连续添加2-4天,确保没有任何不良反应,才算完全添加成功。

宝宝辅食添加的8大真相丨我们研究对比了5大权威辅食添加指南 第2张

辅食应该做成什么形状?

听说,可以给宝宝吃蔬菜块,可是老人说辅食应该做成糊糊状才行?

真相

在这个问题上,不同机构有不同的建议。

中国营养学会、香港卫生署和澳洲健康委员会都建议从稀到稠、从泥糊状到块状逐步过渡。

中国营养学会给出了特别细致的时间表:

6月龄开始添加糊状物(如米糊、菜泥、果泥、蛋黄泥、鱼泥等),7-9月龄可由泥状食物逐渐过渡到可以咀嚼的软固体食物(如烂面、碎菜、全蛋、肉末),10-12月龄时大多数婴儿可逐渐转为以进食固体食物为主的膳食。

美国儿科学会和英国国民保健署则比较“心大”,认为只要孩子具备了吃辅食的条件——独坐并把食物送到嘴里,他们从一开始就可以尝试块状的蔬菜水果,不用通通碾成泥状。当然,这里的蔬菜块都是熟的软的,例如土豆、南瓜、胡萝卜等等,水果也是质地柔软的,例如成熟的香蕉、牛油果等等。

这个问题其实没有谁对谁错,英美的建议让我们知道,宝宝的确从一开始就有能力吃块状食物,而中国建议的方法能给宝宝更平缓的适应过程。

最关键的是要根据宝宝的能力和意愿来决定辅食性状。我给孩子添加辅食时,一开始同时提供了米粉(糊状)和蔬菜块,可是孩子只接受我喂他米粉,蔬菜块都没法自己放进嘴里。过了两周再尝试,他便能够抓起蔬菜块,从此开始同时享用糊状和块状食物。

宝宝辅食添加的8大真相丨我们研究对比了5大权威辅食添加指南 第3张

辅食和母乳如何分配?

听说,添加辅食后要逐渐减少母乳,可是,辅食和母乳的具体份量到底是多少?

真相

各大机构在大原则上都是一致的:

1. 母乳宝宝在添加辅食后应当继续母乳,直到妈妈和宝宝都愿意断奶的时候才停止母乳。

2. 添加辅食后,固体食物的份量逐渐加大,母乳/配方奶慢慢减少。

3. 宝宝到一岁时,进餐规律是:三顿固体食物作为正餐,母乳/配方奶/牛奶作为辅助食物。

在具体的份量上,国外机构并没有太细致的指导,只有中国大陆和香港给出了建议。

中国营养学会的指导意见是:7~12月龄婴儿所需能量约1/3~1/2来自辅食,13~24月龄幼儿约1/2~2/3的能量来自辅食。

母乳或配方奶是6-12月龄宝宝的营养需求的主要来源,建议每天应该保证600-800毫升的奶量。1岁以上的孩子每天需要500毫升奶。

香港卫生署按照年龄段给出了详细份量的建议:

6-8个月的宝宝:每天大约五餐,其中2-3餐先喂固体食物,再补充母乳或者配方奶。全天奶量按照宝宝的需求来决定。

9-11个月的宝宝:每天大约五餐,其中2-3次固体食物,2-3次母乳或者配方奶。全天奶量大概500-600毫升。

在这个过渡期,家长可能会疑惑,具体什么时候能在一顿饭里只提供辅食,不用再补充奶?

香港卫生署给出的标准是:当一顿辅食营养全面(包括了主食、蔬菜、鱼/肉/蛋这几大类),并且份量充足(大概半碗到大半碗),宝宝连续几天吃完辅食后不再想喝奶,就说明这已经是一顿足够的辅食了。

对于9-11个月的宝宝,香港比大陆建议的奶量看起来略少一点点,但这点差异没有大碍,我们可以根据自家情况来决定,只要确保母乳/配方奶的摄入没有影响辅食就可以。

12-24个月的宝宝:每天大约五餐,其中3次固体食物作为正餐,2次茶点,全天奶量大概360-480毫升。

1岁之后的宝宝全天食物份量大致可以参考下图:

宝宝辅食添加的8大真相丨我们研究对比了5大权威辅食添加指南 第4张

其实,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很难按照计算各类食物的精准重量,也完全没有必要这么精细。宝宝每天的身体状态、活动情况不一样,对食量的影响非常大,我们不可能要求每天每顿都吃得一样多。只要营养均衡,各类食物都有摄入,宝宝的体重身高增长正常,我们完全可以让宝宝自己决定吃多少。

如何给宝宝喂辅食?

听说,有好多辅食喂养神器,真的需要买吗?

真相

所谓的喂养神器都是浮云,要相信,吃辅食是宝宝自然的生理需求,并不需要各种浮夸的辅助工具来帮忙。我们需要做的只有三件事

1. 提供合适的餐具

香港卫生署建议,宝宝的餐具最重要是安全、使用简单,满足下图要求的勺子就是好勺子。

宝宝辅食添加的8大真相丨我们研究对比了5大权威辅食添加指南 第5张

至于碗和碟子,就更简单,材料安全、不易摔碎就可以了。

有些餐具广告吹得天花乱坠,说自己如何能够促进宝宝食欲。我始终认为,添加辅食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宝宝对食物本身的兴趣,实在没必要花太大力气在周边产品上。

2. 创造良好的就餐环境

下面这张图完美诠释了良好就餐环境的所有要素,能够让宝宝全心享受和爸爸妈妈一起吃饭的乐趣,不受外界干扰,也不用在进食过程中被卫生问题烦心。

宝宝辅食添加的8大真相丨我们研究对比了5大权威辅食添加指南 第6张

3. 遵循宝宝的进食需求和节奏

如果给宝宝喂食糊状食物,香港卫生署的这张图片是很好的指导。千万不要硬塞食物给宝宝,那样会让ta丧失对辅食的兴趣。

宝宝辅食添加的8大真相丨我们研究对比了5大权威辅食添加指南 第7张

如果让宝宝自主进食,只要进餐时间不拖得太长(大部分宝宝会在15-30分钟吃饱),就让他们自己掌握节奏吧。

哪些食物不能做辅食?

听说,不能在辅食里加蜂蜜,可是,还有没有其他不能做辅食的食物?

真相

我们应该尽量给宝宝丰富多样的辅食,让他们打开味觉的新世界。但是有这么几种食物,各大机构都一致认为不应该给1岁以下的宝宝吃:

1. 蜂蜜

蜂蜜存在被肉毒杆菌芽孢感染的风险,前段时间日本发生了婴儿食用蜂蜜后死亡的悲剧,所以千万千万不要给宝宝吃。

2. 盐

宝宝的肾脏相对来说还没有发育完全,如果吃盐过多会加重宝宝的肾脏负担,同时也增加心脏负担。

3. 牛奶

宝宝在满1岁之前,一定不能把牛奶作为主要的饮料。中国营养学会认为,1岁以上的宝宝可以正常喝酸奶,但是温度不宜过低,量也不宜过大。言下之意似乎是1岁之前不要喝酸奶。不过英美澳的机构都表示,酸奶、奶酪完全可以在1岁之前添加,在制作辅食时加一些牛奶当食材也是没有问题的。

4. 各种甜食

包括糖果、果汁等。这些甜食不仅没有特别的营养价值,而且会给宝宝的牙齿带来很大的风险。

5. 各类含咖啡因的饮料

例如咖啡、可乐、茶等等。

上面这些食物,只有牛奶在宝宝1岁后可以放心添加,其他的食物并不是非吃不可,所以即便在宝宝长大之后,也不需要刻意摄入。

添加辅食后,水该怎么喝?

听说,加辅食后要多喝水,避免上火?

真相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添加辅食之前,正常孩子不需要喝水,母乳和配方奶里的水分足够了。但是添加辅食之后,可以让孩子喝水,为身体提供必要的水分,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

白开水是最好的,不要用果汁、饮料来代替,徒增龋齿风险,也不利于孩子建立好的饮食习惯。

香港卫生署建议,刚开始添加辅食的时候,不需要喝太多水,每次一两口就可以了。过多的水占用胃容量,会影响辅食和奶的摄入。

另外,我们需要帮助宝宝从7-9个月开始尝试用杯子,到一岁半左右能够自己拿着杯子喝水。

如何安全地添加辅食?

听说,有宝宝因为吃辅食而丧命,真的这么可怕吗?

真相

添加辅食是一件让人兴奋又操心的事情,比起省心的纯母乳/配方奶时光,加辅食就意味着要操心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等各种问题。不过如果放宽心,添加辅食也不需要那么精细,真正需要我们关注的只有一个问题——安全。

添加辅食最常见的两大安全问题是:过敏和窒息。

前面说了,延迟添加高过敏风险的食物,并不能真正预防过敏,我们也不可能在添加辅食之前,先带宝宝去医院检查到底对哪些食物过敏。应对过敏的关键有两点:

1. 循序渐进地添加食物

保证每次只加一种新食物,份量从半勺到一勺左右开始,连续添加2-4天后,完全没有不良反应后才算确认宝宝对这种食物不过敏。

2. 密切观察进食后的反应

如果宝宝对食物过敏,有可能在进食后数小时出现这些症状:风疹、湿疹恶化;眼、舌、脸、嘴、唇肿胀;腹泻、呕吐。严重的时候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休克的情况。即便当天没事,有些宝宝也可能在隔一两天后出现这些症状:湿疹、持续呕吐、气喘、便秘、腹部绞痛。

一旦观察到这些症状,我们一定要立刻停止刚刚添加的新食物,观察过敏症状是否消失,如果症状严重,立刻马上去医院就诊。

窒息则是比过敏更紧急,也通常更致命的风险。一但发生窒息,几分钟就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我们一定要牢记这三点:

1. 不给容易造成窒息的食物

- 坚果类:花生、瓜子、杏仁等等。建议切成坚果碎和其他食物混合着吃。

- 圆形的水果:蓝莓、葡萄、樱桃、圣女果等等。建议对半切开再给宝宝吃。

- 质地较硬的生果蔬:生的胡萝卜、芹菜、苹果、梨等等。建议蒸熟或者切成小块再给宝宝吃。

- 不易吞咽的零食:果冻、年糕、棉花糖、硬糖果、爆米花等。建议坚决不给宝宝吃。

2. 确保宝宝进食姿势正确

- 一定要坐直,躺着、趴着都不行

- 一定要静止,跑着、跳着、坐在颠簸的车船上都不行

- 一定要专心,哭着、笑着都不行

3. 家长务必全程陪伴

看到异常情况,立刻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我们做父母的,最希望看到宝宝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良好的饮食习惯从添加辅食就开始了,希望这一份综合了各国精华的辅食添加指南,能让更多的宝宝享受食物带来的爱和美好!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