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想对父母说的4句话,句句都是他的心声!

本文已影响1.56W人 

孩子的内心世界,与父母完全不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一直在家庭中扮演“教育者”的角色,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困难。

然而教育是双向的,孩子们所需要的并不是等同的,父母在施教之前必须先倾听孩子的心声,考虑什么才是他们真正需求。

我的手很小,

请别要求我十全十美。

孩子的成长本就免不了有些瑕疵和错误,这些都是他们的一部分。但是,现实中有些家长把严格要求等同于期望过高,一旦孩子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就一味指责。

有的完美主义者,生活上要求孩子循规蹈矩,如被子要叠的整齐、坐姿要端正、写字要工整.......对孩子的行为过分挑剔,事事都要求做到最好。

在这样“严格”要求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做事认真,成绩远超同龄人。但是,进入青春期后,因无法承受父母高标准带来的压力,而导致强迫症与拖延症。

如孩子写作业只要一个字写错,就会撕掉或从头再来,做题速度慢,往往考试时会来不及。

正如丘吉尔的名言:完美主义等于瘫痪,苛求完美只能造成残缺。一味的要求完美,就不能真正了解孩子,认知孩子,只会让他们变得自卑。

所以,人无完人,如果家长们多关心孩子表现优秀的一面,少一些苛刻,多一些宽容,并不断地给予鼓励,那么孩子犯错的次数一定会越来越少。

当孩子做得好时及时表扬,这样不仅会增强他的自信心。同样,他也会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

我的事情请让自己决定,

并允许我犯错或不成功。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自主的个体,拥有自己价值观和尊严、平等。

我们一直提倡“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一到实践阶段,就会演变成“孩子的事情父母包办代替。”

溺爱者打着爱的旗号控制和包办,认为自己经验丰富,某些做法对孩子好,可以避免孩子犯错而少走弯路,所以就替孩子做了决定与选择,剥夺了他们探索的机会。

我并不是指责家长的包办哪里不好,只是想说:在没有溺爱的环境中,自立成长的孩子,长大后才能学会自强自立,不依靠父母。

孩子最想对父母说的4句话,句句都是他的心声!

父母要的成功不一定是孩子要的,如果你事事替孩子代劳,他会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努力你都看不上眼,会觉得自己很没用。

既然这是孩子的路,就应该由他掌握选择权,自己对自己负责。允许孩子做错事或不成功,以便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而获取成长必须的生活经验。

任何问题都不只有一种标准答案,如果你真的爱孩子,请不要再做支配型父母,不要对他加以过分限制和比较。而是给他信息与建议,但不要代为决定。

请您放下手里的工作,

多跟我讲讲这个美好的世界。

不久之前,有这样一个选题:事业or孩子,你选谁?

有人下定决心辞去工作,在家当起了全职妈妈,最后奔赴了麻将桌;

有的人想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选择事业在先,于是缩减了陪伴孩子的时间;

也有人说,“工作孩子两不误。”这仅仅是想象,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以上无论父母做出哪种选择,都透露出孩子渴望家人陪伴的心声:“爸妈家务活和工作总是没完没了,而我的童年却十分短暂。请您尽可能放下手里的工作,花一些时间给我讲一点有关世界上的奇闻趣事。”

孩子最想对父母说的4句话,句句都是他的心声! 第2张

对于工作中的父母而言,陪伴孩子需要抓准时机。下班后,尽可能早点回家,回家前,可以给孩子打电话聊聊,他想吃什么;做饭时,允许孩子呆在你身旁,不要嫌他碍事,就让他默默看着你,也是一种无言陪伴。

如果孩子有能力,可以让他们打下手,互动是最有效增进亲子感情的方式。吃饭时,也可以聊聊孩子学校的趣事(学习除外);周末或晚上一起看部电影等等,但要记住:莫要只顾着玩手机。

别担心,你们周末

也可以偶尔享受二人世界。

父母可以给孩子放假,孩子也可以给父母放假。

每当父母双休、生日、结婚纪念日时,你会发现孩子异常积极,嚷嚷着让你们去外面好好吃一顿,去度假。

其实,对于7岁以后的孩子,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想自己拥有安静的小天地,没有压力、没有约束、没有管教,负面能量得到释放,营造出轻松舒适的氛围。

孩子最想对父母说的4句话,句句都是他的心声! 第3张

另一方面,看到父母平时既要工作又要顾家,难得周末就应该多休息。父母偶尔去享受二人世界,可以让孩子看到你们的婚姻很幸福。同时拥有好心情,你们才能从焦虑中抽离,去发现并拥有更多自己的价值。

所以,小孩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愉快,正像父母从小孩那里得到欢乐一样。

其实一直以来,孩子都在你的羽翼下默默成长,因为爱会蒙蔽父母的双眼,以至于让你认为他们还小,不懂事。然而,他们已经成为了“小大人”。

“不要以为我还小,其实我在看着你。”有时,他们的“懂事”和能量远远超乎你们的想象。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