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体谅的孩子,运气总不会太差!问题是善解人意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呢?

本文已影响1.9W人 

善解人意这个词出现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你是否希望有一个善解人意的上司?是否希望有一个善解人意的下属,是否希望有一个善解人意的朋友,是否希望有一个善解人意的妻子/丈夫,是否希望有一个善解人意的……

没错,懂得理解别人的人,通常情商比较高,会有更好的人际关系,更多的机会……所以,将孩子培养为一个善解人意的成年人,是很多家长的目标。

但是,现在的孩子大多生活在两代人的庇护之下……生活的场景经常是这样的:

懂得体谅的孩子,运气总不会太差!问题是善解人意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呢?

从游乐园回家的路上——他们可爱的脸上还粘着你花钱买的饮料,小小的手腕上还戴着你花钱买的纪念品——他们却要求停车买冰淇淋吃。如果你拒绝了,他们就大吵大闹:“我不干!”

或是在你用吸尘器打扫完房子、 清洁了浴室、 修剪了草坪,去超市购物回来后,让他们打扫一下客厅,他们却哭着说:“我们必须要做家务吗?”

几乎所有家长都有一堆被熊孩子气得想撞墙的经历。我们疼爱孩子,却也怕把孩子疼坏了!

有一门新研究领域,被称为行为经济学,是研究人类有时会用非理性的方式,做决定和思考世界的学科。也许我们对孩子的非理性的怪癖多一点了解,将有助于培养出一个善解人意的孩子。

远离自我中心

一辆蓝色跑车从我们身边咆哮而过,突然拐入我的车道,也许我们会冒出一句:“白痴!”

就在这时,他向左转弯,旁边一个大牌子上面写着,“医院急诊室入口”。

哦,救人要紧!

当有人开车加塞,约会迟到或者在其他场合冒犯我们时,我们经常会本能地归咎于这个人的秉性,但当我们给别人带来不便时,我们却通常会归咎于外部力量(例如,他在我的盲点)。这种内外有别的做法,行为学家为之取名为:基本归因错误(the 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懂得体谅的孩子,运气总不会太差!问题是善解人意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呢? 第2张

家长首先该意识到有些事儿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下次我们餐馆吃饭,孩子们在抱怨“我们的食物在哪里?这位女服务员太差劲了”的时候,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厨房正忙得热火朝天,服务员已经尽力了。

谈论“你认为别人是什么感觉”对孩子来讲非常重要,这是一种让孩子远离以自我为中心,思考自身以外世界的方式。

别让孩子习以为常

周六的早晨,你把新鲜面包放在桌上。孩子只咬了一口,说: “不是巧克力夹心的吗?!”他们似乎完全意识不到你的付出。

懂得体谅的孩子,运气总不会太差!问题是善解人意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呢? 第3张

行为学研究表明,人类可以适应几乎所有他们频繁地接触的东西。这叫做“享乐性适应”(hedonic adaptation),也就是为什么彩票中奖者刚中奖时很兴奋,之后就再也没有从前那般快乐了。

这对孩子和父母意味着什么呢?我们经常给孩子的东西或经常做的事情,将成为新常规,他们也会认为这是应该的。不论是下午喝的饮料,或名牌衣服,还是我们事先做好的一些事情,比如:有人为他们铺好床,吃饭前拿好餐具。

你可以试着这么做,如果孩子每个周末都出去玩,他们可能会认为这是应该的。那么,我们不妨做一些调整,让周末的外出变成一种奖励。

让孩子知道有些事儿并非常态

六岁的小伊邀请朋友来玩,但她的玩伴一直怀疑地看着小伊的家。

最后,玩伴困惑地说:“这里可以住人?”

小伊的妈妈低声回答道:“呃,我们是住在这里的。”

小伊的这位朋友住在附近的豪宅。她想象不到还有人住在这么小的空间里。

懂得体谅的孩子,运气总不会太差!问题是善解人意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呢? 第4张

这个孩子的问题被行为科学家称之为“可用性偏见”(availability bias),即如果我们看到太多范例的话,会把那些不一定普遍的东西视为理所应当。所以如果我们孩子的学校里每个人穿着近千元的运动鞋,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习以为常,不是因为他们被家长宠坏了,而是因为这是他们每日所见。

老张是一家咨询公司的执行董事,他把孩子送进好的私立学校,学校其他的孩子放了假就会去滑雪、打高尔夫、骑马、环球旅行……于是,他的儿子认为这是普遍现象,所有人都应该这么生活。老张并不想孩子这么认为,于是告诉孩子“这只是世界的一个小角落”,为了让儿子对世界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他定期带儿子去当地的救济站做志愿者,这样孩子会有更丰富的社会经验。

目标具体化,让孩子感觉得到

我女儿拿着手中的愿望清单读到,“女孩,6 岁。需要:贴身内衣。”

我儿子拿着手中的愿望清单读到,“男孩,7 岁。爱好:恐龙。”

我经常教育孩子说,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孩子在忍饥挨饿,他们一直置若罔闻。直到他们参加了一个救助项目,接到了来自远方的孩子们的亲笔信。

在这里,我利用了一种“可识别受害人效应”:人类更倾向于对单一个体的困境感同身受,而非群体。我们会有这样的体验,给远在天边的地震受害者汇去几百元钱你或许还要考虑一下。但如果你路过一个公园,看见一个小女孩就快要在你面前淹死在河里,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施救,至少会大喊,让更多人参与救助。

这就是为什么,要想把道理内化(让孩子接受)给孩子,需要具体到个体的人身上。

人情回报比经济回报让人更有动力

你帮助新邻居把钢琴搬进他们的房子。结果,邻居把20块钱塞进你的手里,说谢谢你的帮助。突然之间,奇怪的是,你心中温暖的感觉消失了,原本想邀请他们到家里来吃饭的想法消失了。

这是为什么呢?研究表明,人情回报比经济回报让人更有动力。同理可推,付钱给孩子做家务并不一定会产生我们所希望的结果。确实,这种方法或许一开始会起作用,偶尔付费或奖励繁重的任务也不成问题。但是对于日常家务,“有时你请他们扫扫地时,他们却会说,‘噢,我今天真的不缺钱’”……

懂得体谅的孩子,运气总不会太差!问题是善解人意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呢? 第5张

相反,科学家建议把做家务作为对家庭所应尽的贡献。你可以说,“我知道打扫卫生间并不好玩,但如果我们都去上班,我们只能吃午饭的时候打扫卫生了。(把抹布递给孩子)谢谢你的帮助 !”打扫房子,意味着一颗温暖的心,一个宽厚的孩子。

培养善解人意的孩子的五大方法

教孩子善解人意,总结下来,有这样一些原则:

教导孩子优先考虑他人

为什么?孩子需要学会如何平衡自己和他人的需要。如何做到?给予孩子较高的道德期望,例如兑现承诺。

小建议:别对孩子说“最重要的事情在于你很开心”而要告诉他们“最重要的事情在于你很懂得体谅别人”。

为孩子提供学会关心和感恩的机会

为什么?研究证明懂得表达感激的人们更乐于助人和充满热情,幸福和健康。如何做到?经常帮助朋友解决作业上的难题或者帮助父母打扫卫生。

小建议:千万不要对孩子每次的帮助给予奖励,比如擦桌子等。我们应该期待孩子主动提供帮助。

扩大孩子关心的范围

为什么?孩子需要学会关心家庭和朋友以外的人,比如班上的新伙伴。如何做到?培养大局观,学会考虑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他人的看法。

小建议:让孩子对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人保持友好和感恩,哪怕是汽车司机或服务员。

为孩子树立道德模范

为什么?孩子会通过观察自己所尊敬的成人的行为来树立价值观。如何做到?努力做到诚实、友爱和公正,承认自身错误及缺点。

小建议:当孩子面对道德困境的时候,向他们提供帮助。

帮助孩子管理负面情绪

为什么?通常情况下,关心他人的能力会被愤怒、羞耻或者其他负面情绪所掩盖。如何做到?告诉孩子所有的情绪都是正常的,但是有些处理情绪的方式并不正确。

小建议:当孩子失去平静的时候,告诉他们用鼻子深呼吸,然后用嘴吐气,从一数到五。如果你的孩子情绪失落,试试这些方法。

重要的是,作为家长更应该时时自省,当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身教的效果比言传要好得多。和孩子一起成长,才是养育的乐趣。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