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叛逆的孩子,与父母越亲密

本文已影响2.81W人 

西方有句谚语,“好孩子进天堂,坏孩子走四方”。这句话很有意思,也很有深意。这句智慧的话语同样适合我们中国的孩子。我曾在讲课时拿这句话给在场的学员分析,她们大多数是年轻的妈妈,开始时不少人表示困惑和难以接受。

“难道太听话的好孩子以后的结果并不好,与父母更疏离?叛逆的坏孩子反而更容易成功,与父母更亲密?”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例子确实能印证这一点。

你现在压抑孩子的叛逆,以后他会成倍奉还

我们一直想当然地认为,叛逆的孩子与父母关系不好,从小就不听话,大了还能好到哪里去。

其实不然,逼孩子听话,会让他们压抑自己内心的声音,对父母更多是屈从,丧失了独立性,长大后会更疏离并怨恨父母。

身边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我有一位朋友,大二时准备退学创业,父母连夜跪在他宿舍门口求他继续念书,逼他妥协。混到大学毕业,终于可以留京创业,父母故技重施,逼他回老家去当早安排好的公务员,朋友又无奈同意。再来北京相聚,他早没了当年的斗志,说起父母,最多的就是恨,住在一个城市都很少回家。

越叛逆的孩子,与父母越亲密

我自己的家庭也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表哥埋头读书,表面上过于听话,也不幸地成为好孩子的牺牲品。虽得名校文凭,起点高,却走出了一条崎岖的路。现在各方面都不如我表弟,他从小逃学,打架,让父母操透了心。但他成人后,善于交际,善于应对挫折,把握机会,家庭很美满,工作上也连连升职。有什么事都问询父母,结婚前还让父母帮管钱,父母一有不舒服就问寒问暖,悉心照顾。与儿时的他比较,再与表哥横向比较,真是反差极大。

一般人都误认为,叛逆就是亲子之间没有沟通,或是一种低质量的沟通。其实,冲突实际上是一种高强度、高效率的沟通方式,它常常能够促进关系,帮助个人成长,有效解决问题。所以“叛逆”是亲子之间真实、高效的沟通渠道。

有句话说的好,你现在压抑孩子的叛逆,在青春期他会用“更叛逆”的形式,成倍奉还。

早到1岁就出现的叛逆期,我们该怎么做?

几年前我研究关于儿童成长的脑科学资料,惊讶地发现欧美脑科学家们早已发现:每半年孩子就会经历一个叛逆期,成长是一条完美的螺旋形曲线。这倒验证了我们的经验,孩子的叛逆是一阵一阵的。

传统上,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出现在自我意识敏感期,也就是在2~3岁。可现在孩子们大约1岁左右就“叛逆”了。可能因为,一方面现在孩子越来越聪明了,另一方面是年轻父母养孩子更精细、更多说“不”。孩子们早早就对父母的限制表现出厌烦。

越叛逆的孩子,与父母越亲密 第2张

案例:女儿生下来就跟妈妈睡一张床,孩子一哭,妈妈随时搂着安慰、喂奶。下雨打雷时、过节放炮,孩子总是受惊吓,就往妈妈怀里钻。到两岁,别的孩子一般不抓妈妈了,她还老粘着妈妈,让妈妈很疲惫。

教养原则:表达就是表达。

老人常说哭就是饿了,老爱哭的孩子不好带。其实,哭并不是叛逆的表现,而是他掌握语言之前最主要的表达方式,许多时候并没有特别的需求或不舒服。许多一哭就喂的妈妈,常给孩子养成了不规律饮食的习惯。

所以,在孩子哭时多抚摸他,拍拍他,观察他,一点点地尝试跟他交流、玩耍,体会孩子的感觉、感受。

如果只是关心孩子是不是饿了,生病了,不舒服了,就会失去许多跟孩子互动的机会。有心的妈妈会在孩子说话之前就与孩子建立起默契的关系,每天都能享受美好的亲子时刻。

越叛逆的孩子,与父母越亲密 第3张

等到了两岁,孩子处于生命中第一个暴力期,妈妈们应该很有共鸣。他最喜欢用的词就是“不”,随时准备跟父母叫板。他的手脚已经随心所欲,什么都要自己来,把父母撂在一边干着急。什么都是游戏,一切可以破坏。他会不断挑战大人的底线,如果对他管教太严,他会一下子退化到一岁的模样,哭闹、撒泼,粘着妈妈不放。

案例:孩子在小区里玩,总是喜欢跑到马路上跟着汽车跑。把他拉回来,一会又跑过去了,真让人担心。我拿来一些车祸的片子给孩子看,希望吓吓他,以后就不敢这样乱跑了。

教养原则:游戏是孩子的天分。

他喜欢跟着汽车跑,因为他觉得是一种好玩的游戏。危险的方法就是,你跟孩子一起在安全的地方玩汽车游戏,比如家里。过早提供知识,吓唬孩子,都不是好办法,要小心孩子模仿,所以尽量避开负面的信息。

在游戏中,你也可以尝试加入一些规则和知识,比如“车撞了,都撞歪了,多可怕呀。我们可以一起设置车道、人行道,还有红绿灯。”

越叛逆的孩子,与父母越亲密 第4张

两岁的孩子很容易破坏东西。大人千万不要责骂,因为他认为是在玩。你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引导他:

“瓷娃娃怕摔,一摔就哗啦啦,再也看不到了,你要照顾他呀”

“一会儿我们就玩电梯游戏了,一按电钮就飞起来了,你还不让爸爸给你穿上鞋,否则电梯宝宝不等你了。”

慢慢的,一些生活习惯和规则就建立起来了。一定不要着急,要到孩子的世界中去,记住那首诗“牵着蜗牛去散步”。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