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我们生养的不是机器人~~

本文已影响6.83K人 

道理的说教当然要有,但要节制使用。比如,对一两岁孩子,不要总是说他犯错、要认错、追责、然后家长原谅,多用游戏的方式带动。对大一些的幼儿,很多道理是在遇到具体事件,孩子困惑时,启发他思考,最好让他自己总结出自己的想法,然后探讨。对于小学生,很多道理不需要直接说出来,我们提供环境、资源和示范,孩子自然会得出相应的结论。他自己做出的决定最有效,被我们一说出来,就魔力全无。

多数时候,改变不来自家长的“话”,而来自平时教养的积累。

幸好我们生养的不是机器人~~

如果只是讲道理,不行就打,那好比我们真的买了个机器人,不看说明,用的不对,就给砸了一样。

?比如:小幼儿打人,不是我们说“你不要打人了!”他就能下次真的不打,需要家长帮孩子发展语言能力、学会其他表达方式等等。

?比如:孩子做题马虎出错,不是说“下次再错看我打你不!”,他就不会再错了,而是要家长分析错的原因,制定一些练习计划,保证他做到,有实在的提高。

幸好我们生养的不是机器人~~ 第2张

“ 今天一位家长问:“儿子刚上一年级,做题马马虎虎(比如连线会连掉一题,做题漏写,左边数字抄到右边就变了等类似问题),无论怎么提醒,监督都不见成效,感觉说教确实没有帮助,但是不说怎么能帮他提高呢?他似乎对自己也没有很高要求,总是想着和最差的人比,自己就满足了。”

小一新生,这样马虎很正常。他在学校还会继续练习,如果放学有时间,也可以在家多练一点,以后随着总体水平的提高,孩子会有更多的大脑空间关注到细节,马虎错误就会减少。当然,学习表现和孩子的思维水平、心智成熟程度都直接有关,所以要全面去发展、并耐心等待孩子成长。

至于孩子对自己没有高要求,这又是另外一个内容,需要家长:

帮他发展优势长项,让他有一样什么可以经过努力做得比较好,积累自信和好的自我形象。

正面沟通,多肯定努力和进步。

平时通过日常生活的熏染,让孩子对未来的学习、生活,有积极的憧憬,明白眼下的学习有什么意义,逐渐发展出学习的内在动机。

当然,所有这些都需要逐渐来。所以,解决方案不是现在怎么说,而是一边在这些方面都持续努力,一边耐心积极地陪伴孩子成长。

幸好我们生养的不是机器人~~ 第3张

“ 今天另一位家长问:“罗老师您好,我女儿今年一年级,前天我给她看同学妈妈发的朋友圈,她同学在运河边写生,她看了以后说,她同学拼音读的比她好,做作业比她好,还是大组长,我只是美术组长,现在她画画也比我好,我再也不要看她的照片了。对她的这种反应我应该怎么说”。这位妈妈说,给孩子看这个,是因为女儿也刚学画画,我给她看对她说我们下次也可以去运河边写生。

这位妈妈具体如何回应女儿呢?我们当然可以说一些正确的道理,比如,不要比较、每个人都是独特的,等等。但是,说了,孩子就真的会也有同样的认识吗?她是否真的知道自己独特在哪里呢?我想主要还是在于平时的教养。

比如:

我写过的“建造大本营”系列,帮孩子构建自我;

经常和孩子有愉快的陪伴和分享,积累积极情绪,给她心里的“美好账户”存款;

引导她有客观准确的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特点,不断发现和拓展自己的潜能;

遇事启发她自己思考、判断,逐步建立自己的评判标准,而不是过于依赖外界评价,等等。

另外,同龄人间,不是不可以比较,我们当然可以看到别人的优点,看到自己可以努力提高的地方。不过,要想让孩子能心平气和地面对这些,需要他有前面那些基础;需要家长平时沟通方式恰当,不让他认为指出不足是对他的贬低,不把别人的好看作是自己不够好的证据;需要平时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一切能力都是可变的,关注自己的提高,而不是在别人看起来怎样……这些,成年人也不一定能做好,孩子更得在成长中逐渐去努力。

幸好我们生养的不是机器人~~ 第4张

小 结

所以,任何一个表现,都不是靠家长如何说他就能改变的。我们要持续努力,去帮孩子发展各种能力,同时一路上给他支持和鼓励。养育孩子就是这样一个持续提供支持和帮助的过程,而不是看到问题就期望有个指令程序、能一下子给修理好。也正因为如此,我平时的各种分享,都更侧重如何从正面去建设,而不是救火、救急的“治疗剂量”的办法。

其实,我们都应该庆幸,孩子不是机器人,不是家长说什么就变得怎样了。他是有机体,是个奇迹,他不仅能够自己合成、创造,还能成长,能制造更多奇迹。我们耕耘播种,然后,我们将被他带领到奇妙的未知之地。所以,养育和成长,才是彼此的幸福之旅!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