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们的挫折教育

本文已影响2.58W人 

19日,山东准大学生徐玉玉被“骗死”

之后陆续又有数名大学生被骗。

23日,山东另一大学生被“骗死”

父母伤心欲绝,住进医院。

小编在为这两位大学生惋惜

谴责电信诈骗猖獗之余

不经在想,现在的孩子有这么“弱”吗?

谈谈我们的挫折教育

这让我联想起我们桔橙街的课堂,在课程设计里也特别突出了“挫折教育”。

谈谈我们的挫折教育 第2张

桔橙街小掌柜训练营,老师正在给孩子们讲为什么会“破产”出局

其实这个概念也不是桔橙街新创,在很多家长和老师口中,这个已经是总挂嘴边了

听上去,那是针对孩子的,可为什么强调了这么多年,无论是大人或孩子,在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时,仍然无法承担(负面)呢?

有的父亲说,应该让儿子受一受自己当年的苦,应该把孩子送到艰苦的地方锻炼一下,或者索性让孩子离开自己一段时间,似乎这种所谓的苦,就是挫折了。

谈谈我们的挫折教育 第3张

这哪里是什么挫折教育?这简直是破坏孩子的人格,让他们过早便对爱失去信心,那么,一旦他们将来再遇到分离之事,无论是在社会或是在家庭,那种被抛弃的感觉势必会形成条件反射,让他们力不从心或烦恼不堪,那么,他们或许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去挽留,去拯救那名存实亡的婚姻或职业。因此,这种所谓的“挫折教育”,不等于把孩子往火坑里推吗?

其实,我们在一些国外电影里,不难看出那些老外们在面对挫折时的态度,不是全部,而是相当一部分人,无论男女,即使遇到不利的局面时,仍然百折不挠地坚持着,直到达到目的为止。

比如十几年前,一个美国人和一个上海人同时在上海炒股,不久后他们都赔了个精光,上海人的妻子无论怎样安慰他,他仍然站在楼顶想自杀,美国人的女友因男友的赔本而甩了他,可财色兼失的美国人,却去救那个想自杀的上海人。他说:“该自杀的应该是我,你至少还有爱你的女人……”

谈谈我们的挫折教育 第4张

一句话点醒了梦中人。但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这绝不是说中国人没有美国人坚强,不是说中国人素质比美国人低,而是我们的挫折教育的确有必要加强。

大家估计都有跟小编一样的经历,读书时候带着期末考卷回家,记得有次数学不及格,父母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打骂,那张考卷,便成了这皮肉之苦及心灵羞辱的根据。

而亲戚家的孩子得了100分,叔叔阿姨都对他大加赞许,那种态度反差是可想而知的。于是,我得出结论:“家长只接受高分,不接受低分”--进而:“父母只爱成功的我,不爱失败的我”--再进一步:“我只能接受表现好的,对自己有利的,成功的自己,不能接受失败的、负面的自己。”

谈谈我们的挫折教育 第5张

这就是所谓的“有条件的爱”,同在美国,小编看过“成长的烦恼”里有这么一段,BEN刚上学就只拿了个及格分,母亲在做晚餐时听见儿子的汇报,父亲在看报,也只是哼了一声,当儿子把考卷放到桌上时,父母一齐来看,父亲说:“看,儿子会考试了,当年你老爸连名字都差点儿忘了怎么写,手直打哆嗦……”然后就是哈哈大笑;母亲看了看卷子,摸着儿子的头,“我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超过你的对手,好了,赶紧洗手吃饭,今天我给你做了你最爱吃的火腿三明治……”。

谈谈我们的挫折教育 第6张

Ben得到的是父母无条件的爱,进一步:“面对不利时,父母的爱还在身上,所以他一生都有活力,也不觉得困境是挫折,只是一种经历。”

中国自古以来就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就算别人不在意,自己也会非常看重“祖先的态度”,所谓光宗耀祖。所以只接受成功的,不接纳失败的,或者说接受不了一点挫折。

其实许多美国明星,包括总统,都是在骂声中成长且壮大的,他们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并不是说他们的抗击打能力有多强,其实他们的本性与我们一样,只不过,他们的父母接纳他们,无条件地爱他们,不管他们小时候考了多少分,犯了什么错误,父母都不会因面子受损而破坏他们的人格。

这的确是东西方教育的差异,说到这里小编不经又想起多说几句——little日本

谈谈我们的挫折教育 第7张

日本人历来不接受失败,所以他们会发展出那么暴虐的性格,极端时甚至会剖腹自杀。老实讲,是谁把他们杀死的,世界上有什么力量足以让一个人自残生命?如果说有,那么只有一种:那就是父母!

所以,一个孩子将来是否成功,是否能够容纳失败,是否具备顽强的意志,其实拼的不是他们,而是正在看这篇文章的家长你!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