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龄前儿童思辨能力的两个实例

本文已影响5.03K人 

那么接下来,到了6~7岁,孩子的思考终于开始走向正轨,他们在认知方面基本发展得比较完善,语言也能清楚地表达了。这时候,小马君认为可以有意识地加强孩子对于“思维模式”框架的认识,更方便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其中一种在美国比较主流的思维模型就是“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

小马君特别不喜欢把他翻译成“批判性思维”,因为一提起“批判”,总有一种特别愤青的感觉,好像有这种思维习惯的人一天到头总在批评人,对任何事情都看不惯似的。其实,对“Critical Thinking”更准确的翻译是“判断性思维”,说白了就是对于任何一种argument(说法),都不能照单全收,要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去判断他的真实性,并在表达观点的时候有充分的理由支持。

至于如何判断和评论,就需要这样一套思维模型来帮助你理清思绪。

培养学龄前儿童思辨能力的两个实例

如果要死掰概念,判断性思维里面有“分析”,“汇总”,“测试”,“概念化“以及”应用“等步骤,对6-7岁的孩子而言,要完成所有步骤几乎不可能。其实这个年龄的孩子,只要能在成人的引导下,“有依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足矣。

那么问题来了,成人究竟该如何引导孩子做到这一点?“孩子们又可以怎么把这种思考方式当成习惯?”这里小马君和大家分享在幼儿园的实际活动中,我亲身经历的两个例子。

培养学龄前儿童思辨能力的两个实例 第2张

用“判断性思维”来去伪存真

去年我在美国费城的巴蒂姆斯花园担任自然教育的课程设计师,有一天我正带着一群6~7岁的熊孩子们逛池塘。突然有个孩子问我,“这池塘里是否有鲨鱼?”停下来想一想,我猜这时大部分的成人都会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可能呢?!”

碰巧,我的上司曾经专门给我培训过如何回答孩子的这类提问,并且强调,成人对孩子要有进行“判断性思维”培养的意识,千万别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只要是他们自己思考过,即使答案是错误的也没关系。

所以,我当时首先肯定了孩子,说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然后我问他,“你能比划一下鲨鱼大概有多大吗?” 他非常认真地把两臂摊开,又费力地朝两边展了展。我接着说,“你觉得这个池塘里可以容纳下它吗?”这时他看着池塘,停顿了一会儿,然后问我,“那鲨鱼宝宝是不是可以住在池塘里呀?”(想必你能懂我此时崩溃的内心)

当然我的上司还一并教过我遇到这种百折不挠宝宝的对策。所以我接着问他:“那你知道动物的栖息地一般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吗?”这个问题可能在中国家长看来一头雾水,但是在美国的幼儿园里,“栖息地”是一个特别平常的话题,几乎都已经说烂了,所有孩子都能把栖息地的要素倒背如流。

果然这个孩子自信满满地答道:“动物的栖息地需要水,空间,遮蔽物,以及食物!”这一刻,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我问他,“你觉得鲨鱼在池塘里可以找到它的食物吗?”孩子又特别认真地观察了一下池塘,然后摇摇头说:“这里面没有鲨鱼!因为这里没有他喜欢的食物。”我听完还是挺高兴的,这时候初级的“判断性思维”已经达到效果,孩子自己有“依据”地说出了一个观点。

为了验证效果,我又追加了一个问题,“那你觉得哪里有鲨鱼呢?” 孩子想了一下,然后很大声地回答我,“河里有鲨鱼!” 这下终于被搞得哭笑不得,但我还是没有马上纠正孩子说的不对,因为我觉得6~7岁能够想到这个水平已经很不错了。

所以,最后我只是在重复他答案的时候做了一些修正,“你觉得更加开放的水域会有鲨鱼,那我们再去查查到底哪些开放性的水域会有鲨鱼。”把孩子引入书本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和探讨。

通过这个例子我想告诉父母,真实操作中6~7岁孩子的思考还是很跳跃的,你无法要求他们按部就班地依照一定的步骤进行思考,比如什么“第一步具体提问,第二步收集数据,第三步和同伴讨论”。如果强行干涉,很可能形式大于内容。

所以小马君还是希望6~7岁的孩子家长能更加注重培养孩子需要在“说”某个判断的时候,有意识地去寻找证据。这确实是当今中国教育缺乏的——大家都太相信专家,听之任之,缺乏自己去求证的过程。

用“判断性思维”帮助做决策

有一次在美国做家庭式教育课程的时候,正好做到关于健康的主题。真正的“判断性思维”不只是让孩子知道某个“事实”的对错——比如蔬菜是健康的而膨化食品不健康,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自己建立 “观点”时候,能做到有依据——比如我觉得蔬菜是健康的是因为……我觉得膨化食品不健康是因为……

下面小马君就介绍一下当时是如何帮助孩子做决策的,其实父母也可以在家中尝试。

培养学龄前儿童思辨能力的两个实例 第3张

首先我准备了新鲜蔬菜叶,小番茄,巧克力豆,油炸的豌豆,饼干,和葡萄干。选择油炸豌豆和葡萄干是为了让孩子区分什么是“被加工”的食品,什么是“纯天然”的食品。

培养学龄前儿童思辨能力的两个实例 第4张

然后我要求孩子在品尝完每一样食物之后,需要回答四个问题并且以1-10分打分。

1、你多大程度上喜欢这个食物?

2、你有多大的欲望想马上就吃掉他?

3、你觉得这食物看上去健康吗?

4、你觉得狗狗会喜欢他吗?

在试吃完4种食物过后,还有一题附加题:

如果你需要出海,并且只能吃一种食物,持续吃一个月,你会带什么?

这些问题的设置本身就包含了“判断性思维”的训练。比如“狗狗是否爱吃”是典型的混淆选项,经过比较孩子会发现,这个问题的答案和食物的健康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其他问题的答案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一般孩子喜欢吃和想吃欲望高的食物看上去都并不健康。

而最后的附加题是在考察孩子是否能通过之前得到的“事实”去构成一个“观点”。比如一个孩子会说,“我愿意带油炸豌豆,因为虽然它没有蔬菜健康,可是不像巧克力这样甜,坚持吃一个月还凑活。如果需要在外面呆更久的时间,那就选择小番茄,这种蔬菜很健康,虽然我并不太喜欢它的味道。” 如果孩子能够这样有依据地阐述观点,截至目前为止,“判断性思维”的培养就已经挺成功了。

当然,小马君本身并不太喜欢在6-7岁就用单一模式去固化孩子的思考方式。“判断性思维”虽然好,但当前阶段,更多的时候只适用于“验证”某种说法。孩子们大多还是“纸上谈兵”的,根据小马君对6-7岁孩子的观察,他们一定要“动手”去完成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