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时不能这样做

本文已影响1.94W人 

冬季是宝宝感冒发烧的高发期,尤其发烧更是以一个月几次的无限循环模式往复,搞得宝宝遭罪,家长糟心。其实宝宝发烧并没有家长想的那么可怕,但前提是要做到正确护理。如果全家人七手八脚各种偏方一起上,那不仅对宝宝发烧无效,还可能引起更严重的后果。


宝宝发烧常见原因

发烧是人体的一种防卫反应,很多病菌最佳存活温度是体温37℃,这时体温升高有助于帮助消灭病毒,所以发烧是身体对抗病菌的积极行为。

在宝宝发烧时,家长关注的关键点应该是引起发烧的疾病,而不是一心只想退烧。

感冒和其他病毒感染是引起发烧最主要的原因,除此之外细菌感染(如链球菌性咽喉炎、尿路感染)也会引起发烧。

值得注意的是,最新研究表明,出牙不会导致宝宝发烧哦~

宝宝发烧时不能这样做


退烧药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对于发热最适合小宝宝的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3个月以上可用,布洛芬6个月以上可用,对于3个月以下的宝宝退热的主要方式是松解衣物散热(3个月以下孩子发热超过38℃时细菌感染的可能性比较大,而且对于3个月以下宝宝家长也难以把握孩子病情轻重,所以必须看医生)。

对于发热,我们在家里能做的就是退热缓解孩子不适。

发烧护理的12大误区

1、发烧一定要吃退烧药吗?

一般情况,腋温达到或超过37.2℃;肛温、耳温达到或超过38.0℃;口温达到或超过37.8℃,就是定义的发烧。

但如果宝宝发烧在38.5℃以下,一般不需要服用退烧药(除非是宝宝精神特别不好),普遍建议达到38.5℃以上,家长再给宝宝服用退烧药。

另外一些观点认为,宝宝精神状态好的话,也可等到39℃再吃退烧药。

2、退烧药能杀死病毒或细菌?

退烧药只是针对高热,暂时降低体温,让宝宝舒适一些。退烧药并不能杀死病毒或细菌,也不能缩短病程。

3、吃完退烧药就不会发烧?

退烧药的作用是将宝宝体温控制在一个相对舒适的可控范围,通常能降低1.0~1.5度,并不能吃完退烧药就不再发烧。

4、两种退烧药交替服用?

每种退烧药的剂量和适应月龄不同,家长随意更换退烧药或两种退烧药交替服用,可能出现喂错药或药物过量等问题。

对儿童来说,常见相对安全的退烧药有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其中,对乙酰氨基酚用于3月龄以上,布洛芬只能用于6月龄以上的宝宝。

* 低于3月龄的宝宝发热时,一定要及时就医,不要在家自行处理。

如果需要交替用药退烧,也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药物叠加。

5、睡着的宝宝叫醒吃退烧药?

吃退烧药就是为了让宝宝舒适一些,睡眠休息也是减少发烧痛苦的一种方式。

除非宝宝是很少见的超高热,一般不需要刻意叫醒吃退烧药。

6、发烧自行吃抗生素

发烧是一种疾病的表现,而不是一种病,未发现真正的病因就吃抗生素,不仅对退烧没有帮助,还可能导致身体耐药性增加。

即使明确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而不是自己盲目使用。

7、预防高热惊厥吃退烧药?

高热惊厥一般发生在6个月到5岁宝宝的身上,是发烧时常见的并发症,无法预防,吃退烧药也没有用。

高热惊厥通常突然发生,整个过程可能不超过1分钟,僵直、抽动、双眼上翻,虽然很少发生,一般也不会对大脑造成什么损伤,但仍需及时向医生汇报。

发烧正确的家庭护理

● 维持室内空气流通,凉爽舒适,脱掉过多衣服;

● 温水拭浴和温水澡等物理降温方式最新指南已不再推荐;

● 禁止使用冰枕,冰枕易造成局部过冷或致体温过低;

● 注意液体摄入,适量给宝宝喝奶/水,液体有调节温度的功能,而且能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

●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尽量选择平时宝宝习惯进食的食物,不要在患病期间添加新的辅食种类。

● 使用退烧药前务必仔细阅读说明书,严格按照说明书,核对好剂量,切勿超量服用。(呕吐厉害的患儿可使用退热栓)

● 及时送院治疗,3个月内婴儿发烧,必须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排除泌尿系感染;败血症;脑膜炎等严重感染。

● 观察发热变化和相关的其它表现,如咳嗽、腹泻、头痛、抽搐、嗓子痛、耳朵疼、身上出疹子、反复呕吐、结膜充血、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等其他未全部列出的伴随症状等,有这些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发烧何时看医生

1、低于3个月的宝宝发烧;

2、发体温>39℃;

3、热伴有精神神志的改变,比如嗜睡、昏睡、昏迷;

4、发热伴有呕吐、抽搐、脱水;

5、发热伴有皮疹;

6、发热时间>3天;

7、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宝宝;

8、发烧伴有其他可疑症状。

1、宝宝患病状况是否严重,不是看体温的高低,而是看精神状况;

2、宝宝高热时不要慌慌张张马上往医院跑,最好用适合宝宝的退热药先降温处理再去医院。

发烧一般并没有危险(超高热除外),不会对宝宝造成伤害。而且发烧还有利于提高免疫力,对抗感染。发烧重要的是弄清病因,以免耽误治疗。

最近流感中招的挺多的,大家平时一定要多加注意哦!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