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过分溺爱宝宝 不利于宝宝成长

本文已影响1.48W人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养育的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于孩子的溺爱程度往往超过了自己的想象。以下五个过度溺爱的情况,你有没有犯呢?对于孩子,千万不能宠爱过度喔。

1、当他的摇钱树

一些家长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一切物质需要,都也想要给孩子更多更好的东西。但正是家长的这些宠溺行为,使得孩子的物质欲望不断膨胀。像李双江夫妻这样宠溺孩子,时刻给他最好的东西,只会让孩子变得奢华无度,成为纨绔子弟。

父母过分溺爱宝宝 不利于宝宝成长

相反,李嘉诚即使身家丰厚,但是在教育儿子上孩子推崇穷养男孩的原则。虽然说家庭经济可以满足孩子对于物质的需求,但是家长如果并加以引导,成为孩子有求必应的摇钱树,那么孩子还会懂得珍惜、体谅父母的辛苦吗?拒绝成为孩子的摇钱树, 对于孩子正常需要的东西,家长可以毫不犹豫地给孩子买,但是对于孩子攀比斗富,家长绝对不能熟视无睹,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另外,家长就要让孩子懂得赚钱的不容易,家长从自身做起,戒掉大手大脚的花钱方式,让孩子从生活的细节上学会勤俭节约,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让孩子担当家庭的小主人,让孩子独立安排家庭的支出情况。例如让孩子安排日常的买菜、坐车、出游等开支。让孩子在“实战”过程中学会怎样花钱。

2、从不告诉他“你错了”

家长对孩子“千依百顺”,家长也很少严肃批评孩子,这很容易让孩子有一种错觉“我永远是对的”。这种想法万一根植在孩子心中,那么他会变得自我中心、野蛮、自恋,对于他认定的事情,没人可以改变得了,长大后孩子做人做事往往单打独斗,难以合群。

当孩子做错事时,不要担心伤害孩子自尊心而不向他指出他的错误。任何人都是在错误中学懂道理,学会成长的。因此家长很有必有让孩子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做错了。

当然,指出错误,批评孩子也是很有技巧的,如果一味地批评,长期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会让孩子变得懦弱自卑。小编建议家长使用“表扬式的批评”方法,既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能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长处。

比如,孩子一心想要送妈妈一幅画,但是在画画时却把房间搞到又脏又乱,家长就可以先赞扬宝宝画的漂亮,妈妈很喜欢,然后就指出孩子把房间弄脏乱了,如果宝宝能够自觉收拾干净,妈妈会更高兴。家长学会批评的语言艺术,喋喋不休的责怪只会引起孩子内心的反感,家长的批评应该是对事不对人的,尊重孩子的人格与自尊,不轻易大发雷霆,孩子还是会乖乖地接受批评,改正错误的。

  3、替他收拾所有弄乱的东西

到了3,4岁正是孩子顽皮捣蛋的年纪,他们绝对有旺盛的精力将家里的一切东西弄得又脏又乱。当然,如果到了家长忍受的临界点,或许还是会爆发一下情绪,批评孩子一顿。但是溺爱孩子的父母大多都是忍耐着,默默地在背后收拾孩子的“烂摊子”。

其实小编非常不提倡家长的这种为孩子“擦屁股”的行为。像这样的做法万一成为孩子做事的惯性,什么事情都有父母在背后撑腰搞定,无疑会助长了孩子胡作非为的气焰。因此,对于孩子自己弄脏弄乱的房间,家长不但不该出手收拾,还要让孩子知道,自己做错的事情,后果要自己承担。

家长还需要引导孩子做事情前要想后果,家长让孩子知道“权责分明”,养成思前想后的做事习惯,孩子的行为也就会自律一些,自然也不会闹出什么乱套子的事情来。

家长在教育孩子行为习惯上也应该遵循一向的原则,绝不要因为孩子一时的撒娇或者泪眼汪汪而有所心软。建立家长的威严,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有了这样的习惯,孩子自然会在做错事的时候乖乖改正,而不再需要家长扯红脸皮批评或者低声下气去劝导了。

  4、有求必应

现在家庭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宝宝作为父母的掌上明珠,自然在家中是集万千宠爱,可以呼风唤雨。家长无时无刻把最好的东西都给自己的孩子,对于孩子的要求,只要是家庭条件允许的几乎都是有求必应。孩子习惯了这种想要就能得到的生活,往往会变得自我中心、妄自尊大,甚至对父母亲的付出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不知感恩。

孩子的这种心理其实是很可怕的,他们只追求自己的眼前,只在乎自己的需求,他们很容易会为了满足而做出一些可怕的事情来。因此,为免种下恶果,家长还是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对孩子的要求说“不”。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人的欲望应该是合理有度的,而且任何时候家长都有权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

对于孩子的需求,家长也可以采取延迟满足的方式让孩子学会自律。延迟满足是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自我控制能力,也就是要求宝宝能够克服内心强烈的欲望,等待自己渴望的东西,而不是想到什么就必须得到什么。

比如宝宝想要吃雪糕,妈妈可以让宝宝等5分钟,在这个时段里,家长可以适当地给孩子分配一些小任务来转移他的注意力。孩子因为延迟满足而变得有耐心,更有自控能力,长大了也就不会为求目的而胡作非为了。

  5、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

家庭不和谐其实会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一定的阴影,父母往往很难知晓孩子内心深处对于父母争吵的恐惧。父母常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他难以理解父母争吵的原因,但是看着父母互相指责的样子,孩子害怕父母会不再爱自己,失去安全感。一些父母在争吵过后就不了了之,也不懂得去安慰孩子的情绪,或者家长一方会给孩子一些物质的东西来作为过错的弥补。

孩子面对父母的争吵,内心的恐惧得不到宽慰排解,孩子要不变得更依赖父母,要不就是对家庭感情变得冷漠。逐渐变得向父母需索更多的物质安慰,或者有意去做一些极端的事情去引起父母的注意和关爱。

因此,为避免在孩子心理留下阴影,家长应该要尽量避免在孩子争吵。如果事情当真发生了,首先父母应该当着孩子的面和好,让孩子明确地知道父母吵架的事情已经过去,爸妈不再吵架并且一如既往地爱着孩子。

其次父母也一定要安慰孩子,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不要憋在心里,再有针对性地加以宽慰解释。比如孩子说害怕,要弄明白具体怕的是什么,是父母当时的高声喊叫,还是怕父母不要自己了。然后向孩子解释,说爸爸妈妈当时是一时冲动,没有控制自己,等等。家长要知道,心灵的抚慰才是最重要的,最不要因为觉得对不起孩子就在物质生活上宠溺他,这种做法其实也只是宽慰父母自己罢了。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