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闹时,你是怎样处理的?

本文已影响6.35K人 

当你的孩子不停的苦闹,你是怎么处理的?你的处理方式可能对你的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家长么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哦,让孩子正确面对哭闹!

一直想写一篇文章说一说,我对于如何处理孩子哭闹的心得和体会。同大家一样,孩子哭闹,特别是长时间的哭闹,是我这个做妈妈的很头痛的事情之一,更不要说在公共场所哭闹了。而且,我发现大宝哥哥和二宝妹妹在哭闹这件事情上的点,完全不一样。

动笔之前,我一直在想,到底该从哪方面切入去写这篇文章,直到我最近看到了身边的两个妈妈遇到孩子哭闹时的截然不同的处理状态,我意识到也许这篇关于哭闹的文章可以从“家长的状态”入手。

孩子哭闹时,你是怎样处理的?

我把家长处理孩子哭闹时的状态分为5类:

第一类

- 心烦,不愿面对 -

孩子一哭,有时我们的第一反应,不是应对,而是“心烦”。诱因多种多样,比如长期的身心疲劳,工作压力,家庭关系的压力等等,使得我们在孩子哭闹的时候,“粗暴”的不愿面对。

但是,细想下来,这是一件避不开的事情,情绪的认知,情绪的宣泄,情绪的引导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必经过程。与其长期“心烦”,不如及早“面对”。

第二类

- 逃避,无限满足 -

“逃避”也是常见的一种状态。有时候,我们只求孩子别哭,想怎么样都行。但是,长此以往,可能会派生出其他问题。比如,我们终究将无法满足孩子的某些需求;或者,当孩子慢慢长大,他们的社交也许会遇到更多困难。

第三类

- 纠结,既想尽快平息哭闹,又怕孩子因此养成习惯 -

大部分的情况下,我是这样的。既希望能快速平息孩子的哭闹,满足往往是最快的解决途径。但是又怕孩子养成错误的情绪表达,和情绪控制的习惯,也怕孩子会因此而个性软弱。当然,满足不是完全不可以,取决于不同的场景和对象。

这种纠结就好像,数学老师布置了很难的课后作业,一下课就做,还是拖到半夜才做,都还是要做。该来的终究会来,要解决的终究需要去解决,区别是,方法不同,所需要的时间不同。

不要强求自己,强求娃,一切慢慢来。每每此时,我就跟自己说,养娃应是场马拉松而不是短线冲刺跑。

第四类

- 羞怯,过分在意周围人的眼光和态度 -

做了妈妈以后,我常常觉得我们周围的世界,大多数时候是不够宽容的。孩子哭闹,在多数时候,也并不能被理解。有人嫌弃,有人生气,甚至有人厌恶。怪不得有人说:人跟人之间最远的距离是有娃和没娃。

我一直很认同,公众场合属于公众,尊重他人的权利,是妈妈们从小就应该在处事行为上教育孩子的。但是孩子在公众场合哭闹,似乎是一件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不必过分羞怯,每个宝宝的认知程度和发育情况不一样,每一次哭闹的缘由也不一样,放下别人“judge”你的目光。

你要这样想,孩子哭闹是给了你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处理得很“漂亮”的妈妈,反而会收到周围人尊重的目光。

还记得头等舱妈妈在带小婴儿上机前,提前给邻座的一份致歉信吗?“我一定会尽我所能安抚哭闹的宝宝,但他太小了,可能还是会影响到你,希望你能谅解。”就是这个道理。

孩子哭闹时,你是怎样处理的? 第2张

第五类

- 淡定,并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

最近,我还真的碰到了一个这样的妈妈。我们不是太熟悉,相约谈事,她有一个2岁多一点的女宝。前半部分,相安无事,女娃刚吃了早饭,妈妈给了一个她期盼已久的糖果,并告诉她妈妈需要跟一个阿姨谈事,你要自己玩一会,并给她了一些她喜欢的玩具。

大约半个小时以后,女娃开始围着我们转悠,要求她的妈妈离开桌子,去陪她玩,2-3次以后,女娃直接大哭起来。

妈妈放下了跟我的谈话,跟我说:“抱歉,她现在需要我,我要去处理一下,大概5分钟,你介意吗?”我当然不介意:“正好喝口你煮的奶茶。”然后我就观察这个妈妈。

她蹲下身子,先是给了女儿一个拥抱,说:“你之前的表现真的很棒,自己安静的玩玩具,给我跟阿姨提供了安静的交谈的机会,妈妈很为你骄傲,现在你哭了,是因为你不喜欢妈妈跟阿姨聊天吗?”女儿摇摇头。

“那,你是想妈妈陪你一起玩吗?”女儿点点头。妈妈继续说:“那好吧,妈妈答应阿姨离开5分钟,现在还有3分钟,妈妈给你安排一些任务,今天我们中午吃鸡肉胡萝卜面条,你能去你的小菜场替妈妈准备一些食材吗?记住,一定要经过比较和挑选哦。”女儿很高兴:“好的。”

最后,妈妈又跟女儿说:“宝贝,下次我们遇到不高兴的时候,我们用其他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意见,可以吗?同样的,如果你再大哭,妈妈可能就不会很快明白,不能满足你的要求咯。”女儿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整个过程,我都想给这个妈妈点个赞。她没有半点指责和批评女儿的意思,却很好的化解和引导了女儿的这次小情绪。

说完家长们处理哭闹的状态,再回过头来说说方法。我们小的时候,很多父母是不允许我们哭的。他们觉得哭是软弱而无能的表现,他们中有些人,往往也不问孩子哭的原因,就是一个原则:“不许哭”。

我有个朋友说她小的时候被其他小朋友欺负了,回家跟妈妈哭诉,妈妈会再“揍”她一顿,告诉她以后不允许因为这事回家哭。(。。。。。。不知道这样的经历会不会也戳中其他人)

以下是对于孩子哭闹的基本认知:

一、孩子哭闹,可能是情绪上的一种无力感

“想要的得不到,不被满足时就哭闹”,在很多人看来是孩子不懂事,但是在孩子的世界里,并没有那么多“大事”。这样的事件就足以把他们弄哭了。

哭是一种情绪的表达,每一次的表达,都一定是希望被理解的。此时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对孩子的这种哭闹表示理解,并用语言向孩子表达出你的理解。

孩子哭闹时,你是怎样处理的? 第3张

比如,你说:“宝贝,你哭是因为你不能得到这样玩具吗?妈妈知道你很难过,是吗?....”。这样一来,宝宝会知道,哦,妈妈理解我的意思了,他才会信任你。不要敷衍,宝宝往往比你想象的要敏锐,能察觉出,你是真的理解我了,还是只是想我别哭了。

这种无力感一来是源于情绪认知不够丰富,二来是大脑负责情绪认知和控制的神经并没有发育完全,从儿童基础心理学角度可以看到,这样的认知有一个成长发育的过程。

平时我们可以多带领孩子阅读相关的绘本,代入故事中人物的情绪,帮助孩子认知更多的情绪,促进这部分大脑神经的发育。

二、孩子哭闹,可能受限于情绪表达方式的单一性

别说孩子,就算我们自己,我有时候觉得,我们只是把情绪表达的点抬得很高,而真正的情绪表达的技巧和方式,并不够多也不够好。在孩子身上,这一点表现得特别明显,做不到,会哭;生气了,会哭;不想吃饭,也哭。

所以解决哭的方式,不是告诉孩子如何“不要哭(不表达情绪)”,而是要告诉他们,你了解他们哭的缘由以及你处理这件事情的原则,同时教会他们更好的情绪表达的方式。很多妈妈都知道的:“立场要坚定,态度要温柔。”

我想我跟儿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哭是你情绪的宣泄,但是并不能解决你所面临的问题。你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将孩子的注意力进行适当的转移,从情绪转移到解决方案,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

三、孩子哭闹,可能是源于某项技能和本领上的无力感

积木堆高到一般就倒了;想把两块积木拼插在一起,却总是不成功;想要小朋友手里的玩具玩一下,别人却不答应。这个事情,孩子的哭闹不仅像父母表露了情绪表达上的单一,更像是在跟父母说:“我做不到,做不好,请你帮帮我。”

这个事情光表示理解是不够,需要细心观察,并从孩子的视角和理解角度出发,教给孩子真正能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提高某项技能的方法。

相比告诉宝宝,“不要哭,你这么大本来就不会搭积木的,以后就会了”不如手把手,教会他们“挑选平坦的地面,将积木有序的叠起,后续的积木轻拿轻放”来得有效。

孩子得不到玩具,不如教他们学习跟小朋友尝试:交换玩或者轮流玩,此类的绘本也有不少。

总之,孩子能自己“解决问题”,才是真正能解决“哭闹”的根本方法。

四、孩子频繁哭闹,可能是家庭给了他不安全感

我遇到过一个情绪特别敏感,特别爱哭的孩子。后来我大概了解了一下,她妈妈身居公司要职,最近工作很忙,工作上很多事情让她妈妈焦头烂额。

孩子的爸爸,最近查出来心脏出了点问题。这个孩子本身肾脏存在先天的水肿(医生本来建议终止妊娠的,但是那个时候孩子已经开始有了胎动,妈妈坚持冒险生下了孩子,目前情况虽然没有恶化),但也一直在持续监测和治疗中。

孩子的哥哥,最近在学校被大孩子欺负,回家后情绪低落。所以这一切的一切,都将情绪上的压力和不安全感,传递给了家中年幼的孩子。

所以,有的时候,孩子超乎寻常的哭闹频次,可能来自于家庭环境和关系带给他们的不安全感。值得父母重新审视自己为孩子提供的家庭环境和氛围。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