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标准答案毁了孩子的想象力,他看到的跟我们不一样

本文已影响1.42W人 

作为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成长起来的一代,虽然不愿承认,我们其实难免会看重标准答案。这个答案,不仅仅是填空要填那个词,说话应该怎么说,还包括一些育儿强迫症,养孩子那种方法最好,讲故事怎么讲孩子爱听,一顿饭不吃菜就愁得要死,这营养不达标啊!

但育儿,其实是一件非常有弹性的事,寻求最好的答案没有错,拘泥于答案就没必要了。毕竟我们养育的,是眼前的、当下的这个孩子,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态度,用我们以为正确的方式来对待他,人家可不一定买账哦。

@小铃铛妈妈 和女儿翻看同一本绘本时,就惊讶地发现女儿对这个故事的理解“走偏了”,于是她盖上文字,仅凭书中的图画去勾勒孩子眼中的世界,发现女儿仅凭想象力的“无字世界”充满了别样的魅力。

孩子不懂我们的套路,不会囿于已有信息,这是他们最珍贵的地方。知道的越多,套路越深,打破自己原有的认知模式就越困难,而孩子就是一把插入我们的舒适区的利剑,借着孩子的眼睛,我们能看到自己的局限和不足,也能重拾被我们丢在童年的想象力。

这个世界,本来就不该只有标准答案啊。

别让标准答案毁了孩子的想象力,他看到的跟我们不一样

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带我来到她的世界

《妈妈在哪里》是一本很普通的翻翻书,一直放在我的枕头下面。每天晚上到了故事时间,我都会给小铃铛讲上几遍。

别让标准答案毁了孩子的想象力,他看到的跟我们不一样 第2张

我几乎能背下这本书的情节

孩子和妈妈玩躲猫猫,妈妈做鬼,孩子来找……

别让标准答案毁了孩子的想象力,他看到的跟我们不一样 第3张

是在壁橱里面吗?打开壁橱,发现妈妈不在柜子里。(翻翻书嘛,总得打开点什么)

别让标准答案毁了孩子的想象力,他看到的跟我们不一样 第4张

看见一棵盆栽,难道妈妈藏在盆栽背后吗,于是宝宝打开来一看……

别让标准答案毁了孩子的想象力,他看到的跟我们不一样 第5张

妈妈不在盆栽后面,盆栽后面只有一个小皮球。

别让标准答案毁了孩子的想象力,他看到的跟我们不一样 第6张

后面的场景中宝宝还会打开沙发后面、桌子下面、浴帘后面等等,都是类似这样的对话,最后宝宝终于找到了妈妈。

每次翻开插页我都会问她谁在那里?

她会配合地说“小猫咪在那里”或者“小皮球在那里”。

然而昨天晚上讲故事的时候,我发现她不再按以前我俩的套路来一问一答了,老是来来回回指着书上红色的小推车自说自话,刚开始她说“小皮球开着车”,后来又说“小熊坐车”,还说“一起找妈妈”。

“小皮球开着车”、“小熊坐车”、“一起找妈妈”,不明所以的我在她睡着之后又仔细地读了一遍绘本,这才注意到,在故事的每一个场景里都有一个红色的小推车,我恍然大悟,原来她想说的可能是另外一个故事。

捂住了文字,使出了“母子心相连”的自信,我猜了猜小铃铛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宝宝在到处找玩具,她打开橱柜——

别让标准答案毁了孩子的想象力,他看到的跟我们不一样 第7张


发现了一辆红色的小推车,很开心~

别让标准答案毁了孩子的想象力,他看到的跟我们不一样 第8张

继续找,在盆栽后面有什么呢?

别让标准答案毁了孩子的想象力,他看到的跟我们不一样 第9张

找到了一个皮球。

别让标准答案毁了孩子的想象力,他看到的跟我们不一样 第10张

把球放在小推车里,她拉着小推车又来到了沙发这里。

别让标准答案毁了孩子的想象力,他看到的跟我们不一样 第11张

哇,沙发后面找到一只小猫咪。

别让标准答案毁了孩子的想象力,他看到的跟我们不一样 第12张

小推车又多了一个乘客,后来她又在桌子下面找到了小熊。

别让标准答案毁了孩子的想象力,他看到的跟我们不一样 第13张

浴帘后面发现了小鸭子。

别让标准答案毁了孩子的想象力,他看到的跟我们不一样 第14张

最后,她开心拉着小推车,带着她的皮球、猫咪、小熊、小鸭子跟妈妈说:我的玩具全都找到啦!

别让标准答案毁了孩子的想象力,他看到的跟我们不一样 第15张

串完了这个新故事,我感觉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惊奇,第一次意识到自己进入了小铃铛的眼中仿佛像“无字书”的世界。

我们习惯的世界是多么的迂腐不通

从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中,我认真地了思考差别的来源,后来终于想到了,是我的想象力被书中的文字束缚住了!

我认识字,所以打开一本书先看文字,在我的思路中,我是需要通过文字,来了解作者想要叙述的故事情节,但也是因为文字,我对故事的理解都跟着文字的思路(或者作者的思路)走了。

小铃铛不一样,她不识字,打开一本书看的是图画,而图画相对于文字来说就多了很多种想象的可能性,所以故事也能往多线发展。

从这件小事,我突然想到,我们也许是因为“懂了”,才少了那么多想象的可能性。

当我们接触一样东西的时候,习惯性地依赖于过往或固有的思路。我们只需要按着固有套路走,按着别人设计好的路线走,就可以不用耗费那么多脑力。但相对地,我们失去了看世界的另一双眼睛。

我们的想象力是如何被丢掉的?

看到孩子就想到我们自己,我们的想象力究竟是怎么丢掉的,而孩子的学习能力又为什么这么强?

也许就是因为成年人的头脑中有太多早已固定不变的思维,确定无误的答案:花一定是红色的,树叶一定是绿色,画个太阳一定是圆形,房子上面一定要有窗户,太多“一定”的东西占满了我们大脑的空间。当什么都是确定的,那我们还学习什么,思考什么呢?

正是因为孩子不懂,反而跳出了“定律”所限定的条条框框和因果关系:她会把洋葱认作石榴,把书上的一棵树当成胡萝卜,她会指着法桐的树皮说是小兔子,看着我眼里倒映出来的她说是小乌龟,她会指着一个黄色的笑脸说这是月亮,还有餐椅背后谜一样的大象,至今我还没明白到底像在哪里。在这个想象力的世界里,世间万物都不是非黑即白的,相反,只要你想得通,说得通,就是成立的。

我们丢掉想象力后的世界,看起来是那么死板且无趣。而她的眼睛,她的想象力,带我重新回到那个新的世界,一个在我现在看来奇怪不同而又特别可爱的世界。

别让标准答案毁了孩子的想象力,他看到的跟我们不一样 第16张

Hiding Heidi,by Fiona Woodcock

该如何保护你的天真和想象力,我亲爱的女儿?

现在小铃铛还小,听见她那些天真的童言童语我们会惊喜无比,等她长大了上学了,再说出一些不合乎常理的话,做出不同于标准答案的回答的时候,不知面对的还会是这样的态度吗?我们还能有现在这样的心情去欣赏和包容吗?

我不确定。

我也只能尽量做到对她少说“不可以”,多说“试试吧”,努力再努力,让自己不忘初心。

可能有人会说,现在的社会,容不得你有太多的不同和想象力。

我想起之前看的凌太的一篇文章,讲的孩子被打到底要不要打回去的问题,她的态度是,“如果打人是不对的,那我的孩子也不应该打人”。她说的一段话我印象特别深:社会总在进步,等孩子长大了,他们的环境就跟以前完全不同了,他们可能到更文明现代的社会去生活,所以我们要教会他们用文明现代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我们的孩子也生活在一个比过去更好的时代,保护他们的想象力,总好过提前放弃它。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